1949年10月1日,我有幸参加了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,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。时隔七十年,当时的热烈场景记忆犹新,历历在目,宛如昨日。作为伟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,尽管我的见闻不多,但有义务把当时的盛况写出,以此向建国七十周年献礼。
1949年我在北平市立高级工业学校(通称市立高工,校址在东四什锦花园,后迁到朝阳门外三里屯)学习。当日停课,校方通知学生在校内听候指令。当日上午市区下了小雨,空气清新,凉爽。午饭后集合出发,步行通过当时的东三座门,向南进入“红场”的东南侧。当年从东、西长安街到天安门要通过壮观宏伟的东三座门或西三座门。两个三座门的南北方向为宽厚的红墙将广场包围。天安门东侧的太庙(后改称劳动人民文化宫)与西侧中山公园,大门都囊括在红墙之内。我们的队伍是每排12人,在距天安门较远的南边列队等候。稍后,其他参加受阅的队伍高举红旗分别从东、西、南三个方向向红场的不同地点集中。受阅的群众气氛既热烈又轻松,秩序井然。在红墙一带,看到有极少数平津卫戍区战士头戴钢盔,持美制卡宾枪警卫。
下午三时大典开始。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: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!”这时上下一片欢呼声。毛主席按动电钮,五星红旗冉冉升起,军乐队奏国歌,54门礼炮齐鸣28响。 接着,毛主席向全世界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份公告。限于当时的扩音条件,我们所在的地方听得不太清楚。接着是朱德总司令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的陪伴下进行阅兵式,阅兵毕,朱总司令登上城楼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总部命令。其后便是各军兵种分列式通过天安门,接受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的检阅。我们距城楼较远,又有众人和旗帜挡住视线,除14架飞机飞过时能看到外,其他基本上无法看到。
夜幕降临时,轮到我们的队伍还是按12人一排,从东向西通过广场。我们欢呼:毛主席万岁!没想到毛主席在城楼上回应“市立高工同志们万岁!”这时同学们都激动兴奋到极点,跳起来振臂高呼:毛主席万岁!中国共产党万岁!由于天色已晚,聚光灯自上而下照射,无法看清城楼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,实属遗憾。通过天安门后,大家高唱民主青年进行曲等歌曲经西三座门步行返回学校。后来听说,各单位通过天安门时,下边的工作人员都用电话通知检阅台。例如中央各部委机关队伍通过时,毛主席就回应:“中央国家机关同志们万岁!”由此可见开国大典那天毛主席是很累的。
当时我国还没有彩色照片技术,现在看到的彩色记录照片都是苏联记者拍摄。我国记者拍摄的都是黑白照片,留下了很多珍贵的镜头。
上世纪五十年代初,东、西三座门及两侧红墙被拆除。后来长安街南侧的房屋,大概有两、三条胡同之间的房屋也都相继被拆除,拓宽了道路,形成了现今世界上最宏伟、宽敞、壮观的天安门广场和道路。
由于天安门城楼前的一对华表影响游行队伍的通行,大概是在1955年向金水桥方向移动了几米。当时工人们使用稻草绳缠绕华表外壁,再用木板包裹,绑上铁丝。搭起杉木架子,用吊链(滑轮)吊起放倒。出于好奇,我曾特意跑到哪里看到了放倒在地的这个‘庞然大物’。
七十年过去了。回想当年毛主席宣布:“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!”听到实况转播的同学们无不热泪盈眶,立志学好本领,建设富强、康乐、美好的新中国。从开国大典会场中高度自觉的纪律,受阅时激动奔放与发自内心的热情,无不体现出人民群众一心向往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,必将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与信心。
2019年6月9日